军事历史研究简介
《军事历史研究》(CN:32-1842/E)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季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军事历史研究》坚持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服务、为党史军史教育和编研工作服务、为弘扬先进军事文化服务的宗旨,研究领域涵盖古今中外战争史、国防和军队建设史、军事思想史、军事文化史、军事外交史等。
杂志文章特色
1、《军事历史研究》稿件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严格遵守学术规范,严禁学术不端行为;稿件需为符合本刊办刊宗旨的学术论文,观点鲜明、论据充足。
2、《军事历史研究》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3、《军事历史研究》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
杂志分析报告
注:年度总文献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注:比率 = 当年基金资助文献量 / 当年发文量 * 100%
注:当年发文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专题论文,专题讨论,战史论坛,建设史鉴,人物研究,热点研讨,主题论坛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军)粮食问题,热点研讨:七七事变中方的应对和日方的认识,口述军史,军事史料,热点研讨 迎接中共二十大暨纪念建军95周年专稿,主题论坛_全国抗战时期国民党军军服问题,军史档案,军史考辨,热点研讨_迎接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暨纪念建军95周年专稿,主题论坛_近代中国军事教育微观研究——清末民国陆、海军教育机构建设的个案考察,党旗辉映军旗红——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纪念专稿,史论荟萃,史实考辨,热点研讨_走进淞沪会战研究的争议点和空白点,“南梁精神”研讨,主题论坛:明代史料的新发现及对明代军制的新认识,学术争鸣,主题论坛_20世纪上半叶日本侵占中国南沙群岛与英、法之应对,热点研讨_宣传研究邓小平,热点研讨——侵华日军在中国南方的细菌战及其缘起,理论新探,研究动态,热点研讨_抗战烈士纪念与伤亡将士抚恤,热点研讨_几支鲜为人知的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探源,热点研讨_中共抗日民主政策的运作——晋察冀边区政权建设微观研究,热点研讨_国民党因应抗战的体制政策调整,主题论坛_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与中共的应对策略,毛泽东诞辰纪念,热点研讨_如何评价甲午战争中的中国陆海军?,热点研讨_共产国际、中共中央及地方党组织在红军军事战略上与毛泽东的纠葛和碰撞,热点研讨_中国籍“慰安妇”及日军的“慰安妇”制度,热点研讨_南京大屠杀前后尚未揭示的历史真相,热点研讨_三线建设个案研究,热点研讨_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的几个问题,热点研讨_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美国和中国台湾军事关系研究,主题论坛_冷战时期美国核武力与心理战两手策略应用的个案剖析,热点研讨_毛泽东与抗美援朝战争,本刊特稿,主题论坛_《曹沫之陈》军事思想及简章研究,热点研讨_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在发展战略问题上的斗争与探索,史官建设,热点研讨——近代以来的日本侵华战略及国家动员体制,主题论坛,军史编研,读书札记,热点研讨_克里米亚事件的现实启迪,热点研讨_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联军火工业,热点研讨_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联军火工,热点研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联军火工业,史学理论,史馆建设,新书评介,军史争鸣
摘要: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后,美苏两国在氢弹的研制领域便展开了竞争。从美国方面来看,原子弹的研制成功使其思想产生松懈,再加上其核物理学家的内部分歧以及对苏联科学界能力估计的严重不足,一度使得泰勒的“超级”热核弹即氢弹研究陷入停滞;而苏联方面,政府高度重视氢弹研究并为其提供各种便利,苏联科学家具有高超智力和奉献精神,1949年8月29日苏联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这使得泰勒的“超级”设计重新得到重视,1952年11月1日,美国成功进行了第一次氢弹试验。而苏联萨哈罗夫提出的氢弹“分层”结构设想,使氢弹的研究于1953年8月12日同样也取得了成功。美苏两国氢弹研制的历史对两国关系及其战略力量的平衡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要:古籍中的“祁山”有多种含义,包括汉魏的祁山城或其所在的山峰,今礼县西汉水北岸或南北两岸的秦岭支脉,盐官川河谷地带,以及陇南山区。三国时蜀汉曾向该地发起多次大规模进攻,诸葛亮伐魏是以祁山地区为主攻方向,而姜维则以攻击天水以西的陇西、南安等郡为主;原因在于蜀军统帅先后奉行了“断陇道”和“断凉州之道”的不同战略方针。曹魏初年的陇右防务薄弱,在遭到蜀汉入侵后,魏国对当地军事部署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调整,加强了西线防御,挫败了蜀军的进攻。
摘要:水在军事活动中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生活物资,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在战时,明朝军队主要通过“顺逐水草”“驻跸清泉”“饮雨雪及载水”等方式获取水源,水成为保障将士生存与战斗的必需品,对明军行军驻营和作战能力产生影响。水在战争中也被明军用作武器,明军主要通过决水、逆水、贼水、汲水等方式达到战争目的,不过,作为武器的水,往往带来灾害乃至社会问题,甚至影响区域社会文明发展进程。
摘要:沈家本在民国元年的经历,不仅呈现了中国法律发展史上的一位关键人物对辛壬鼎革的观察与感受,包括朝礼、服色、历法等方面;而且蕴含着历史人物个体与转折时代交融互动的诸多信息,如辛亥革命爆发后清廷司法中枢人员变动频繁、新旧政权交接的诸多矛盾冲突、革故与鼎新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等等。作为前清的法界领袖与政权更迭的亲历者,沈家本除了感受时局变动、纷扰之外,其实更多的是介于历史台前与幕后、中心与边缘之间的一位垂暮老者“不复与政界相周旋”的静默,对于政治,有关心而无参与,这为鼎革之际的历史变动提供了舒缓深沉的底色。
摘要:国民革命军兵站体制的沿革总体上经历了创建、发展和变革三个阶段。北伐战争至七七事变前为创建时期。主要是借鉴了日本兵站体制,同时也区分不同的作战环境和作战对象进行相应的变通。全面抗战爆发至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随着军队规模迅速扩大、战区增多,兵站规模也相应扩大,兵站领导层次增加,在战区兵站总监部之上建立了后方勤务部和兵站统监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变革时期,主要是仿照美军后勤体制对现行兵站体制进行改造,在后方勤务部的基础上先后建立了后方勤务总司令部和联勤总部,将平时、战时及各军种后勤领导体制进一步整合、集中;在战区兵站体制上,建立补给区,由部队兵站制逐步向地区兵站制过渡。
点评详情